《中国乡村医生》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浅析农村电视剧与乡村文化的关系

 
来源:中国乡村医生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一、乡村文化内涵及农村剧的界定

农村电视剧与乡村文化好比是根与土的关系。先有乡村文化这片土地孕育了中国特有的农村题材电视剧,而后农村电视剧的发展贯通着乡村文化的精髓,塑造出有血有肉的善良憨厚的典型农民形象。两者密不可分,互相关联。想要真正看懂农村电视剧必须要走进它的根,深扎源头,先搞清楚乡村文化到底是什么。

乡村的雏形初始是自从人类聚居以来便已形成,而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的内涵也呈现出一种低速运转且新意迭出的运动状态。总的来说,乡村的内涵主要包括物质乡村和精神乡村两种含义。物质的乡村通常是基于物理空间上聚居地的不可位移性和不可替代性。而精神乡村则是游离于乡村之外却依然眷恋乡村的文人志士所呐喊的情思,是一种将乡村作为精神寄托而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状态。

“农村题材电视剧”应当从农村剧创作的事实层面与价值层面出发,将表现农村基本状况和农民的生活经历、生存现状、思想价值为主要基点,反映农村的变迁以及经济发展对农民生存状态和思想变迁给予影像写照的电视剧。农村题材电视剧是一种具现实深广性与精神深度性的电视剧类型,有着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高度统一的特点。

二、农民文化与农村电视剧的关系

(一)农民自身与农村剧的关系

农民的实践活动是农村剧创作的主要源泉,而农村剧又是时刻映照着农民主体的镜像。

不同地区的生长环境、风俗习惯、衣食住行铸就了不同性格特征的农民,其中,以陕西为代表的勇猛壮实的西北农民以及以东北为代表的幽默风趣的东北农民就差异较大。从地域文化缘起来说: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善于劳作,豪爽义气,他们用胸腔的共鸣来表达自己,形成的西北电视剧充满黄土高坡的人文气息。而东北的农民大多喜欢住在用红砖砌成的农家大院里,喜欢说顺口溜,用二人转将自己的心声唱出来。这些景象展现出东北人豪爽豁达、勤奋坚强的品质。所以,形成的东北电视剧大多是比较风趣诙谐的,也较通俗易懂。

在国家改革开放时期,一批优秀的电视剧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农民自我价值的立场和思想上求追求,较深层次传达了乡土社会中农民主体的美好希冀,农民主体某种程度上是作为我们民族精神或时代标杆来塑造的。如《乡村爱情》中的刘小蒙、《村主任李四平》中的李四平等,都展现了在时代潮流推动下积极进取的农民形象,所以说农村剧是时刻映照着农民主体的镜像。

(二)创作者的乡愁文化寄寓农民文化

任何一个民族多少总会留恋过去的根与土,更有甚者,想无所依附地回到过去,因为那是他们灵魂深处的归属地。张艺谋对高粱地的赞歌曾激起无数人的原乡意识和还乡冲动,“乡愁文化”是身处在现实处境中的人们心灵相互激荡引起共鸣的结果,也是研究农村剧与农民文化一个很好的视点。

农村剧是新时期乡愁文化诉求的一种重要载体,创作者经过自我人格的重新塑造后,将乡愁寄予农村剧中的农民的身上,而农民文化潜藏着创作者的精神皈依。在农村电视剧中,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出乡打工的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水平,他们来到大城市所面对周围陌生环境所产生的惶恐与迷惑,于是,他们在矛盾中挣扎,最终在内心深处唤醒了对乡村情感的依恋与迫切。例如在《当家的女人》中外出打工的男人深夜牵挂在家的亲人,将那种想回却不能回的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意识形态下询唤的农村剧

意识形态是关于人的一般的存在,具有一种对个体和一切艺术生产创作的“询唤”功能。

时代意识形态呼唤对农民现存的生活状态进行反映与关照。农村剧的繁荣是由于国家倡导改革开放,鼓励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农村剧在一定程度上也起着为国家政治宣传的作用。大批文艺工作者通过创作农村剧来力图反映农民生活的真实状态,在《当家的女人》中菊香带领全村致富就是政府倡导改革的反映。

三、乡村文化与农村电视剧的关系

《汉书》中曾记载:“天下以农、桑为本……”历代的帝王将相也将“小农经济、重农抑商”作为经国资政之道。中国是个以农立国的国家,直到现在,追溯人的祖源也大多都是以小农经济出身的祖辈,农民还是占领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无论是经济生活中或是意识形态中的农民问题,始终都是最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

农耕文化属于文化的总体范畴,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但又因其自身是在乡村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所以又具有独立性特征,其和往昔乡村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往昔乡村形成了“安土重迁、保守封闭”的主体性农民。特定地域的农耕劳作方式与农耕经济结构塑造了农民的这一文化人格特征。作为最早期的劳动人民,他们与广袤的土地朝夕相伴,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规律,形成了憨厚、勤劳、封闭的人性特征。在农村剧《趟过男人河的女人》中老支书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例子。他对试图改变乡村生活的干部王玉生视为一种危险的,带有挑衅性的“他者力量”,所以带动村民加以挤兑和排斥。看似剧中是人与人的冲突,而实际上隐藏着现代性的启蒙精神对保守的农耕文化的挑战。

(二)往昔乡村形成了以“家庭、子女”的稳定三角血缘农民关系。文化源于需要,稳定需要认同。血缘和地缘文化成为维系农耕文化的重要根基,地缘的安稳需要世世代代流动的血缘维持,而婚姻的结合又是增强血缘关系最牢固的方法,同时它也是地缘的投影。所以婚姻是家的轴心,子嗣是家族绵延的香火,婚姻关系保持了家的安稳,家与家的安稳维护了族的稳定,族与族的恒定又构成了整个乡村的完整性。

在农村剧《阿霞》中,被拐卖来的阿霞不甘嫁给比她大十多岁的光棍二串,多次想要逃走,虽然村长也很同情她,但是却对她保持着“成一桩婚姻等于盖一座庙”的冷漠态度。虽然在以婚姻关系基础之上维持的血缘关系值得肯定,但是落后封闭的思想还是要予以批判。

四、以实利文化营造的现实乡村

自中国改革开放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变革以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农村经济进行了进一步扩张,而凸显出重实利、重物质、重开拓的一种价值化标准。这个时候的农村剧大多都以“村长带领发家致富、大学生下乡劳作、改革政策吹满地引领农民建设”故事内容为主。

一方面,需要对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予以肯定。而另一方面,对整日追求物质与金钱当中的他们,已形成了一种金钱就是幸福的实利文化观念。在农村剧《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当中,被利欲熏心的二宝瞒住村民,违反建设美好乡村的条约,在深山建立了严重超标的造纸厂,排出来的水不仅污染了鱼塘,差一点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损害。这种极端做法表明实利文化导致的金钱观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需要及时调整。

五、以多元文化构建的未来乡村

未来乡村的文化必须是农耕文化与实利文化达到一种平衡,一种相互交融、彼此协调、求同存异且和谐共存的最佳状态。以农耕文化为引导的农民,对乡土有着深深的依附感和眷恋,并且具有典型的乡土农民该有的性格特征;另在实利文化影响下,大家对生活有着开拓进取的精神,为了达到理想中的生活而努力奋斗。这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让农民获得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

想要构建未来乡村,真正实现农村脱贫致富,达到全民小康水平,必须要将这两种文化结合起来,各取所长,实现两种文化的和谐共存状态。

所以,未来乡村的关系是以实利文化为基础,农耕文化为引导,和谐文化是归宿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未来乡村文化的主要特征。

六、总结

乡村是农民生长的根基,乡村文化又是农民在这片土地上实践而产生的意识形态,两者相互依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农村剧不仅需要反映真实的乡村生活,乡村农民,更重要的是要反作用于乡村,对于乡村的建设以及农民的精神起到引导性作用,所以创作者应该深扎于乡村,体验真正的乡村生活,感悟农民真实的生活状态,塑造出更多有血有肉的农民形象,推动农村电视剧的繁荣与发展。

[1]阮青.扶贫题材剧的“新”与“变”[N].甘肃日报,2020-04-15(008).

[2]殷昭玖.扶贫主题的文化支撑[N].中国艺术报,2020-04-15(004).

肖扬,女,汉族,山东潍坊人,戏剧影视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一、乡村文化内涵及农村剧的界定农村电视剧与乡村文化好比是根与土的关系。先有乡村文化这片土地孕育了中国特有的农村题材电视剧,而后农村电视剧的发展贯通着乡村文化的精髓,塑造出有血有肉的善良憨厚的典型农民形象。两者密不可分,互相关联。想要真正看懂农村电视剧必须要走进它的根,深扎源头,先搞清楚乡村文化到底是什么。乡村的雏形初始是自从人类聚居以来便已形成,而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的内涵也呈现出一种低速运转且新意迭出的运动状态。总的来说,乡村的内涵主要包括物质乡村和精神乡村两种含义。物质的乡村通常是基于物理空间上聚居地的不可位移性和不可替代性。而精神乡村则是游离于乡村之外却依然眷恋乡村的文人志士所呐喊的情思,是一种将乡村作为精神寄托而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状态。“农村题材电视剧”应当从农村剧创作的事实层面与价值层面出发,将表现农村基本状况和农民的生活经历、生存现状、思想价值为主要基点,反映农村的变迁以及经济发展对农民生存状态和思想变迁给予影像写照的电视剧。农村题材电视剧是一种具现实深广性与精神深度性的电视剧类型,有着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高度统一的特点。二、农民文化与农村电视剧的关系(一)农民自身与农村剧的关系农民的实践活动是农村剧创作的主要源泉,而农村剧又是时刻映照着农民主体的镜像。不同地区的生长环境、风俗习惯、衣食住行铸就了不同性格特征的农民,其中,以陕西为代表的勇猛壮实的西北农民以及以东北为代表的幽默风趣的东北农民就差异较大。从地域文化缘起来说: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善于劳作,豪爽义气,他们用胸腔的共鸣来表达自己,形成的西北电视剧充满黄土高坡的人文气息。而东北的农民大多喜欢住在用红砖砌成的农家大院里,喜欢说顺口溜,用二人转将自己的心声唱出来。这些景象展现出东北人豪爽豁达、勤奋坚强的品质。所以,形成的东北电视剧大多是比较风趣诙谐的,也较通俗易懂。在国家改革开放时期,一批优秀的电视剧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农民自我价值的立场和思想上求追求,较深层次传达了乡土社会中农民主体的美好希冀,农民主体某种程度上是作为我们民族精神或时代标杆来塑造的。如《乡村爱情》中的刘小蒙、《村主任李四平》中的李四平等,都展现了在时代潮流推动下积极进取的农民形象,所以说农村剧是时刻映照着农民主体的镜像。(二)创作者的乡愁文化寄寓农民文化任何一个民族多少总会留恋过去的根与土,更有甚者,想无所依附地回到过去,因为那是他们灵魂深处的归属地。张艺谋对高粱地的赞歌曾激起无数人的原乡意识和还乡冲动,“乡愁文化”是身处在现实处境中的人们心灵相互激荡引起共鸣的结果,也是研究农村剧与农民文化一个很好的视点。农村剧是新时期乡愁文化诉求的一种重要载体,创作者经过自我人格的重新塑造后,将乡愁寄予农村剧中的农民的身上,而农民文化潜藏着创作者的精神皈依。在农村电视剧中,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出乡打工的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水平,他们来到大城市所面对周围陌生环境所产生的惶恐与迷惑,于是,他们在矛盾中挣扎,最终在内心深处唤醒了对乡村情感的依恋与迫切。例如在《当家的女人》中外出打工的男人深夜牵挂在家的亲人,将那种想回却不能回的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三)意识形态下询唤的农村剧意识形态是关于人的一般的存在,具有一种对个体和一切艺术生产创作的“询唤”功能。时代意识形态呼唤对农民现存的生活状态进行反映与关照。农村剧的繁荣是由于国家倡导改革开放,鼓励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农村剧在一定程度上也起着为国家政治宣传的作用。大批文艺工作者通过创作农村剧来力图反映农民生活的真实状态,在《当家的女人》中菊香带领全村致富就是政府倡导改革的反映。三、乡村文化与农村电视剧的关系《汉书》中曾记载:“天下以农、桑为本……”历代的帝王将相也将“小农经济、重农抑商”作为经国资政之道。中国是个以农立国的国家,直到现在,追溯人的祖源也大多都是以小农经济出身的祖辈,农民还是占领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无论是经济生活中或是意识形态中的农民问题,始终都是最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农耕文化属于文化的总体范畴,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但又因其自身是在乡村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所以又具有独立性特征,其和往昔乡村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往昔乡村形成了“安土重迁、保守封闭”的主体性农民。特定地域的农耕劳作方式与农耕经济结构塑造了农民的这一文化人格特征。作为最早期的劳动人民,他们与广袤的土地朝夕相伴,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规律,形成了憨厚、勤劳、封闭的人性特征。在农村剧《趟过男人河的女人》中老支书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例子。他对试图改变乡村生活的干部王玉生视为一种危险的,带有挑衅性的“他者力量”,所以带动村民加以挤兑和排斥。看似剧中是人与人的冲突,而实际上隐藏着现代性的启蒙精神对保守的农耕文化的挑战。(二)往昔乡村形成了以“家庭、子女”的稳定三角血缘农民关系。文化源于需要,稳定需要认同。血缘和地缘文化成为维系农耕文化的重要根基,地缘的安稳需要世世代代流动的血缘维持,而婚姻的结合又是增强血缘关系最牢固的方法,同时它也是地缘的投影。所以婚姻是家的轴心,子嗣是家族绵延的香火,婚姻关系保持了家的安稳,家与家的安稳维护了族的稳定,族与族的恒定又构成了整个乡村的完整性。在农村剧《阿霞》中,被拐卖来的阿霞不甘嫁给比她大十多岁的光棍二串,多次想要逃走,虽然村长也很同情她,但是却对她保持着“成一桩婚姻等于盖一座庙”的冷漠态度。虽然在以婚姻关系基础之上维持的血缘关系值得肯定,但是落后封闭的思想还是要予以批判。四、以实利文化营造的现实乡村自中国改革开放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变革以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农村经济进行了进一步扩张,而凸显出重实利、重物质、重开拓的一种价值化标准。这个时候的农村剧大多都以“村长带领发家致富、大学生下乡劳作、改革政策吹满地引领农民建设”故事内容为主。一方面,需要对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予以肯定。而另一方面,对整日追求物质与金钱当中的他们,已形成了一种金钱就是幸福的实利文化观念。在农村剧《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当中,被利欲熏心的二宝瞒住村民,违反建设美好乡村的条约,在深山建立了严重超标的造纸厂,排出来的水不仅污染了鱼塘,差一点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损害。这种极端做法表明实利文化导致的金钱观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需要及时调整。五、以多元文化构建的未来乡村未来乡村的文化必须是农耕文化与实利文化达到一种平衡,一种相互交融、彼此协调、求同存异且和谐共存的最佳状态。以农耕文化为引导的农民,对乡土有着深深的依附感和眷恋,并且具有典型的乡土农民该有的性格特征;另在实利文化影响下,大家对生活有着开拓进取的精神,为了达到理想中的生活而努力奋斗。这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让农民获得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想要构建未来乡村,真正实现农村脱贫致富,达到全民小康水平,必须要将这两种文化结合起来,各取所长,实现两种文化的和谐共存状态。所以,未来乡村的关系是以实利文化为基础,农耕文化为引导,和谐文化是归宿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未来乡村文化的主要特征。六、总结乡村是农民生长的根基,乡村文化又是农民在这片土地上实践而产生的意识形态,两者相互依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农村剧不仅需要反映真实的乡村生活,乡村农民,更重要的是要反作用于乡村,对于乡村的建设以及农民的精神起到引导性作用,所以创作者应该深扎于乡村,体验真正的乡村生活,感悟农民真实的生活状态,塑造出更多有血有肉的农民形象,推动农村电视剧的繁荣与发展。参考文献:[1]阮青.扶贫题材剧的“新”与“变”[N].甘肃日报,2020-04-15(008).[2]殷昭玖.扶贫主题的文化支撑[N].中国艺术报,2020-04-15(004).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医生 网址: http://zgxcys.400nongye.com/lunwen/itemid-55882.shtml


上一篇: 广东:“一元钱看病”撬动基层医疗改革
下一篇: 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论文_围绕中心关注民生 委员提案得到认真办理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中国乡村医生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